网站客服:+86 10 8838 0825手机访问
当前位置: 主页>市场分析

优秀案例展示|鑫农源-射阳县2024年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访问量:187   发布时间:2025-09-08 10:34:56 字号+  字号-

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详细内容链接

由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发起的2025年度城乡水环境治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已告一段落。入选优秀案例的单位将于925-27日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14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上受邀参与颁奖仪式。(相关链接:论坛议程首发!第14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即将召开,我们将陆续展示部分优秀案例,感兴趣的单位欢迎继续将优秀案例发给我们!

射阳县2024年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申报单位:江苏鑫农源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一、项目背景

         近些年来,江苏省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全局来看,在射阳县实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仍存在需持续提升改善的方面。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对因地制宜低碳两方面的考虑还不足,存在着分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费用高、大多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污染物收集质效率低,工艺设计不合理以及设计规模大于实际处理的规模等问题。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对于保护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受射阳县政府委托,在射阳县34个行政村建设4096座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对40个已建的集中生活污水处理站点进行资源化改造。2024年年初已完成1200户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39个集中生活污水处理资源化改造站点,并全部投入运行。

         二、基本条件

‌        气候特征:射阳县属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光热充足。年均气温14℃,日照2000小时,无霜期220天以上。受海洋季风显著影响,但易发旱涝、大风等气象灾害,年降水变率较大。

         地形特征:射阳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地处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过渡带,属低平原地貌,地势平坦,高程0.8-2.3米,呈现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以射阳河为界,南部为海积平原,北部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地表覆盖第三、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主要由粘土、砂土和粉土构成,富含地下水。地质断裂构造发育,如建湖隆起北侧断裂、盐城-灌南断裂等。沿海拥有107.8公里海岸线、109.7万亩滩涂及7.3万公顷湿地,生态资源丰富。整体以平原为主,兼具滩涂湿地特色。

 ‌       水系与水资源:射阳县水系历经演变,形成以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及苏北灌溉总渠为主干的"三港一渠"体系,承担里下河地区90%排水量,被誉为"排水走廊"。河道将县域划分为五大片区:射阳河以北(481.3km²)、运棉河(436.73km²)、利民河(618.67km²)、新民河(163.85km²)及海河-串通河(453.81km²)地区,配套支河总长1018km。水资源方面,平水年可供水10.82亿,农业用水占78.7%。地表水资源12.16亿,径流系数0.29。地下水分为浅层咸水(不可利用)和深层承压水(层),年可开采量1696.9,当前年开采量662,主要用于农村生活供水。该水系格局体现了平原水网区典型特征,通过梯级排灌网络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       滩涂资源:拥有118.7km²沿海滩涂和3km²内陆滩涂,潮间带生物量达500g/m²。辐射沙洲潮差达7.5m,适宜潮汐能开发,已建成30万千瓦风电场。

         射阳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能源方面,该地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达18985.3小时,无霜期239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同时,受海洋季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平均有效功率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10140瓦,潮汐能开发潜力巨大。土地资源方面,射阳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其中耕地面积最大,达1270.4243平方千米,园地、林地、草地等农业用地分布合理。建设用地中,村庄建设用地占比最高,达228.5399平方千米,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特点。生物资源尤为丰富。作为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孕育了20多种经济鱼类和100多种底栖生物。滩涂湿地生长着40多种纤维植物和1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芦苇资源被誉为"无种金苗"。该地区还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有300万只鸟类在此栖息,特别是丹顶鹤的越冬种群数量占全球半数以上,使射阳县享有"鹤乡"的美誉。

         经济水平:2024年射阳县GDP781亿元,人均10万元,三产结构优化为15:34:50。工业表现亮眼,规上工业收入700亿元,新能源项目入选省级清单;农业以"射阳大米"(品牌价值357亿)为特色;服务业占比超50%。外贸增速显著,进出口增25.2%,实际利用外资翻倍。居民人均收入3.87万元,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依托风电等绿色产业和海洋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排放要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标准后进行灌溉利用,达标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应达到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462—2020)。

         三、项目工艺

         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遵循因地制宜、分质治理、低碳高效、以用促治的思路,本项目有效衔接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生活污水黑灰分离,黑水接入强化化粪池,内设填料并投加高效水解菌剂,作为生物强化措施(如下图1所示)。

生活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模式图

        适用地区:资源化处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以及具备适宜环境消纳能力的村庄,在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对粪污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可结合村庄布局和地形条件、农村产业结构、气候环境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生活污水治理要求等,根据不同的利用情景(就地分散利用或尾水集中利用)和收集方式(黑灰分离或混合收集),选择适宜处理工艺,并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安全的资源化利用。

         四、运行情况

         1.建设内容与进展

         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计划,2024年初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0户的建设工作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已完成设施的选址、施工及安装调试工作。

         集中生活污水处理站点资源化改造:对39个已建的集中生活污水处理站点进行资源化改造,提升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采用了厌氧+生物吸附滤池等先进工艺,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2.治理模式与技术路线

 ‌       治理模式:结合射阳县实际情况,采用了集中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就地分散利用及污水管控等多种治理模式。

 ‌       技术路线:针对不同治理区域的特点,选择了适宜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例如,在集中处理站点采用厌氧+生物吸附滤池工艺,在分散处理区域采用强化化粪池+无动力灰水净化槽工艺等。

         3.运行维护与管理

‌        运行维护机制:建立了专业维护,统一管理的运行维护机制,由专业单位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维和管理。

 ‌       管理措施:定期对设施进行巡检、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出水水质与资源化利用

‌        出水水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462—2020),满足灌溉或排放要求。以下是该项目点的逐月抽检数据,进水和出水的各项关键指标均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2/3462—2020)的排放限值。这些数据表明,污水处理设施在去除有机物、氨氮、总氮和总磷方面表现出色且稳定。出水的所有浓度均显著低于排放限值,充分展示了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资源化利用:鼓励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林地养护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5.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强、设施运维成本较高等问题。

 ‌       改进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优化运维管理模式,降低运维成本;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五、总结与展望

         射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项目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将继续加强项目管理和运维工作,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六、综合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射阳县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通过污水收集处理,显著改善了饮用水源质量,减少了水体污染,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项目实施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大幅削减,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

         2、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了突出环境问题,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同时增强了干群环保意识,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项目还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缩小了城乡差距,营造了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3、经济效益

         虽然污水治理工程不直接盈利,但间接效益显著:一是改善水环境后提升了地区投资价值和地价;二是减少污染相关疾病,降低医疗支出;三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避免农牧渔业损失。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旅游等产业发展,为经济注入新活力。项目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为工业、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联系方式

史德威,13501262221 (微信同手机号)

  萍,13681573452 

董元喜,1391137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