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设备企业未来一定要关注这个方向
“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费用达20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农村年均污水处理投资规模约为300-400亿元。在这个总建设投入约为1.6万亿的市场中,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社会资本投入趋势未来还将再持续扩大15至20年。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顺势而生且发展壮大的小型污水处理企业目前已达数千家,但前期快速与粗放型发展也让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如何让优秀的处理设备进入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就成为了行业尤其是环保设备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与方向。
2018年,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多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地方排放标准,积极推动了行业健康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相关标准化工作也将是城乡水环境治理标准体系重要一环。
目前小型/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小型/分散型污水治理技术种类复杂,适用技术选择过程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
2.知识产权、制造材料、设备用量及工艺过程均会造成类似外观产品但价格差异较大;
3.长时长效过程,但缺乏检验手段,企业过分夸大产品性能、追求高利润,产品制造材料因陋就简;
4.作为非专业部门的地方政府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在选择技术产品上无所适从。
以上问题造成了小型/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的可持续运行性能较低,真正具有经济可行及长期稳定运行的适用技术与设备应用现状不容乐观。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与完善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性能评估体系,而各具特色的处理工艺评估标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效保护水环境的同时,使得各国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的使用、维护与处理效果与本国的实际情况更为贴合。
而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缺乏标准化体系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性能评价标准更是缺乏且零散,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关有效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评价标准,规范化行业发展,提高适用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比率,切实缩小城乡融合中的技术与应用差别。
基于此,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在进行团体标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6月26日,《标准》第一次启动会也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顺利召开(相关链接:《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评价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
《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工齐嵘博士在会上表示,本《标准》将建立科学、公正、全面、长效的性能评价体系,提供真实准确的污染物处理性能数据,完善设备质量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在《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评价标准》启动会现场讨论标准制定内容
《标准》的核心原则包括:
立足国情:充分考虑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地理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排放标准多样化的特点。
借鉴国际:系统总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长效评价:核心关注设备在长期埋地运行条件下的真实性能。
覆盖全面:涵盖一体化设备、现场组装设备及多级组合工艺。
多元评价:结合平台测试与现场评测,形成多元化性能评价方式。
公正公平:确保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
同时,为科学评估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真实性能,本标准创新性地构建了一套基于平台化测试与现场评测相结合的长效、多维度性能评价体系。该体系具体体现:
平台测试: 针对可移动的一体化设备,在受控的标准化测试平台上进行全面深度评价。
现场评测: 针对已安装或需现场组装的设备,提供适应性的评价方案。侧重于在设备实际安装地点或工况下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密封性(可测部分)、运行噪音、结合快速检测方法的处理效率以及能耗评估。
综合评价与分级: 整合前述所有测试结果,依据标准要求进行最终判定。对设备的密封性、结构承载力、材料耐久性、污染物去除效率性能四大关键方面进行单项评价及综合评价,并给出明确的结论。特别强调设备的长效运行特性,评价结果将设定有效期,以真实反映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的性能保障能力。
这一体系通过平台测试的深度控制与现场评测的灵活适应,结合长效评价理念与多维指标体系(性能、能耗、噪音、耐久性等),旨在为行业提供一套科学、公正、全面且符合设备实际应用场景的性能评价标尺。
综上所述,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填补国内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性能长效评价体系的空白,通过建立科学、严格、符合国情的评价方法,有效甄别设备真实性能,遏制市场乱象,引导技术升级,保障设施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最终推动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实现。其 长效评价理念、多维度指标体系及灵活评价模式将成为核心价值与显著特色。 目前,标准正在征集参编单位,欢迎行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作为参与起草单位共同承担标准的编制,联系方式: 史德威13501262221(微信同手机号) 张萍13681573452 马俊13501313218 董元喜13911371860
|